2018年柬埔寨吴哥窟系列之一180x97cm
焦墨画的新发展——马培童的彭城刻石皴
文/陈传席
凡是能称为好画的,必有突出的特点。一幅画有优点就不容易,有特点就更不容易了。
徐州画家马培童的焦墨画就很有特点。他选择的题材是吴哥窟的佛教造像和秦始皇兵马俑,还有徐州出土的汉画(以汉墓出土的兵马俑和画像石、画像砖为主)。他用焦墨创作,看上去是很写实的,实际上他的笔墨有新的创建。他画的佛像人像也利用了素描的形式、方法,而他却利用甲骨文、金文、画像石以及敦煌壁画的形式方法作为表现的笔墨,看上是素描的暗处、明处或灰处,仔细观看却是甲骨文金文等。
马培童是徐州人,对徐州的画像石十分熟悉也十分有感情。他不仅把画像石的内容化作人像佛像的笔墨,而且整个画面都有画像石的感觉,但画出来又是佛像或人像。他的焦墨笔下有力度、有韧性,苍浑朴茂,深沉雄大,这是前人作焦墨画所没有的,所以马培童发展了焦墨画。
马培童的焦墨画,人又称彭城刻石皴。他用笔墨画出刻石的感觉,这感觉又特别似徐州的画像石,所以称为彭城刻石皴。
马培童把古今中外的很多艺术先生综合在一起,作有机的化合,闯出一条新路。希望他继续深入地研究,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来。
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中国人民大学
马培童 、(笔名 守一)、生于江苏沛县,(彭城画派画家)香港画院院长,原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,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,80年代师承周节文和程大利老师,90 年代拜张仃为老师学习焦墨山水。先后就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,中央美术学院崔晓东山水高研班,在传承老师艺术思想的基础上,开拓进取研究,获得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“焦墨焦彩” 中国绘画技艺和传统技法上有 突出贡献,特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,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中国焦墨刻石皴创始人。柬埔寨吴哥石窟写生,入选中国美协,美术世界行及海外研修工程成果汇报展,到世界各国巡展,作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,和天安门城楼收藏。2020年1月10日被阿尔巴尼亚总统授予"东方艺术骑士勋章"。从哲学和美学的根本参悟意象造型,把石窟雕塑佛造像刻在宣纸上的特质与真义,于甲骨文、象形文字、岩画、 汉画像石刻的原初精神确定美学取向,开掘点线面、符号、 图形诸元素自身审美价值,将主观意象融于自然,形成独异 于人的个性语言,尚古朴、求天趣、富意蕴、重装饰、形式美,为中国焦墨画创新研究探索做出贡献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